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1687|回复: 0

襄阳 “城中看海”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4 15: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6日下午1点多钟,笔者驾车行至襄城东门外十字路口时,倾盆的坨子雨顿时把眼前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有车相撞干着急,有车成了小船水上漂,上学的孩子被堵在路口直跺脚。很快,清障车来拖车,有人涉水送孩子,市政工作人员开来机器、开足马力奋力排水。他们快速的救援行动确实值得我们点赞,但是,在点赞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城中看海”警示了我们什么呢? " q. q  Y9 x1 t/ w

. a. [' u' O" A! h! X5 A. d  “面子工程”不如“里子工程”。“暴雨成海”暴露了地下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此类地下的“里子工程”犹如城市机体的血管和肠道,它比地上的“面子工程”更重要。所以我们在建好“面子工程”的同时,更要建好“里子工程”。
4 ~( l/ {: D/ ~- Y  [1 t3 l0 [, R' ?( o
  “焦头烂额”不如“曲突徙薪”。与其等到“暴雨成海”时再亡羊补牢、“焦头烂额”地去排水救灾,不如未雨绸缪地“曲突徙薪”、改造管网去防灾。
5 T4 b6 o8 d8 ~$ E; }) {/ b* |
6 E; a: W$ K# _* X& d  “头疼医头”不如“综合诊治”。与其“暴雨成海”就改造排水管网,“火灾成海”就改造电网、气网等等,不如把地下、地上的所有设施统一排查,综合改造。
4 k, p0 ?6 V* d/ I) N3 M6 v
1 k/ E1 A% S# h5 D2 V+ Q  “战天斗地”不如“顺天应地”。依据市内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海绵体”,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让雨水自然吸收、存蓄、排放。如修复和新建城市水系、微湖、深池、下沉式公园、绿化带、渗透式人行道、居民小区等等。 " |, O/ ?- b& }+ A2 q8 a
9 R$ \! L$ f! P& y" w
  灾害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灾后既不警之、哀之,又不鉴之、改之、防之,若如是,则灾害还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Q" r' O$ Z9 A* y3 y9 o0 ]
襄阳论坛是襄阳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襄阳论坛

GMT+8, 2025-5-24 00:28 , Processed in 0.02573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