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政府网消息】一种共享单车——“小黄车”驶入襄阳。目前,在市区大街小巷,“小黄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也因此成为市民谈论的焦点。 " Q3 O0 |3 G% W/ a1 r! _$ s7 ~1 u
* a. m* i. v$ E 现象:“小黄车”低调驶入襄阳 2 G# L. ]6 q c! A0 x9 d: N$ p( O: m
* |* Q' ^, m/ ?; w8 I
2月28日一大早,途经樊城长虹路的市民发现,在路边“三车”停放区,一夜之间多出了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黄色自行车。
$ x8 G* N5 N9 T# }, B" g
1 x2 T# T& r: J6 H 2月27日,江苏常州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永安行)瞄准襄阳市场,开始投放共享单车,他们在长虹路首批设置10个停放点,投放“小黄车”362辆。如今,“小黄车”已有2000多辆。“当前的市场反应良好,它的骑行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3月15日,永安行襄阳分公司负责人宋经理对记者说。“‘小黄车’使用方便且实惠。”宋经理介绍,安卓手机用户可在应用商城或通过微信扫一扫二维码下载、安装APP,再根据提示使用共享单车。 ( `8 H- ?) `5 l
8 Q S1 q I" \# G' ^ 租用情况分为两种:用户芝麻信用在600分及以上的,可免押金;没有芝麻信用的用户需要交纳99元,其中90元作为押金,9元作为骑行费用的充值,骑行结束后可选择退还押金或者留存供以后使用。
) i9 C- V* z; o, X1 |' ]7 }5 g' R1 s: p
永安行襄阳分公司还设定了骑行范围,分绿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在绿色区域骑行1元/小时(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费),超出红线的(APP系统会提示),收费标准是2元/小时。 , I; E( r" M c' ]6 C
% I! l: V% z7 V: w. f% f 体验:操作简便但“一车难求”
* Z; g+ [: U! b- I, @0 a/ e
/ e+ C" S7 M6 c2 a8 P 3月17日下午2点多,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了永安行APP,并注册进行体验。 " a/ ~- ]' M$ b1 }0 R2 d7 n. M; C
, b7 t! }" O+ z 记者选择了蚂蚁信用租用方式,先实名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然后打开手机GPS定位,寻找“小黄车”。定位显示在襄城昭明台附近至少有十辆“小黄车”,但记者从昭明台行至荆州街,用时25分钟才寻到一辆。 . k$ o4 q) R! _' J' Q9 M
: P1 T/ p' A" L: H* _! ?# C0 \ 记者根据提示打开手机蓝牙、扫码租车,不一会儿,手机上出现一个确认开锁的界面,界面内容包括自行车号、骑行单价、还车区域、收费标准等。记者点击确认开锁,进入芝麻信用的授权界面,然后点击同意授权。不知什么原因,页面加载失败,显示网页打不开。记者接着又尝试了几次,终于开锁成功。 4 D9 E5 q* C/ A1 e% S2 p2 n+ r
. D' |9 O# [7 }' P4 K( Z 记者骑上单车,感觉与骑普通自行车无异。2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打开永安行APP连接上网络蓝牙,点击确认还车,显示扣去一元费用。
6 Z+ _5 P+ Y9 R, Q8 m. O+ r6 ^- ^) r" v9 ~3 K7 {
调查:共享单车考验市民素质
4 R3 x0 l3 x! k
! j" Y% b: H, w# b 近几天,记者在樊城区就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其中一项就是押金问题。接受调查的26人中有24人表示收取押金很正常,100元以下的押金费用他们能接受。
7 Q7 }, V* A3 u+ G' S3 p; K
' P- m) s' h4 R+ R 目前,永安行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芝麻信用免交押金举措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也有少数人表示,如果共享单车收取押金将不会使用。
7 m, Y3 s" x# U8 y! u# ^# R% ^
$ R$ R/ r' g* Z7 U 家住襄阳火车站附近的吕先生(24岁)是一名自由工作者,“小黄车”一出现,他就注册了,最近经常使用它,“人家把车子放出来给你骑,交点押金是应该的,不然车子搞坏了找哪个赔。但永安行可以用芝麻信用免押金,这个就挺好,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
! Z5 `/ W4 f. t/ F2 ~4 ` }
8 L2 i( v4 j& m1 }; l2 v2 c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家住樊城区解放西路附近的张女士,“收取押金合情合理,只要是不离谱的价格都能理解。投资肯定是为了回报,不会有真正免费的午餐。”
b$ Q3 ~, q; k+ f- c1 n
% [* Y# _! F6 [* `) E& r% w g 也有市民认为共享单车的主要收入来源可能是押金,如果把收取押金作为融资手段,会担心融资风险波及自身利益。
1 m" l0 G2 k; G- M0 @$ }' S- X* _$ c, _0 H/ y1 w: Y
谈及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吕先生说:“最近找共享单车都成为一个玄幻话题了,明明定位显示附近有车子,就是找不到,结果车子都跑到小区里去了。说好的共享呢,这是要据为己有么?还能不能愉快地骑车了啊!乱停乱放也是醉了,13日那天下雨,看见一年轻人直接把车扔人行道上就跑了,这素质真是不敢恭维。” " Y5 i5 I* x) q$ w6 o7 T
4 N. `5 d' v' @ 接受采访的市民一致认为,停放共享单车,考验人的素质和公德心。“素质这种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主要靠自觉吧,硬性要求感觉不现实。”吕先生告诉记者。 5 K% n3 a$ g3 l2 ]3 G1 X5 W
m3 X# \4 W- }, j6 L
据悉,永安行襄阳分公司目前有工作人员5人,划分出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高新区四个区域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工作。
, P" u, z* g; d* r6 V6 |4 \
) s0 F" V) u: L* X/ U# D 据永安行襄阳分公司负责人宋经理介绍,用户在街道上乱停车、骑车进小区、上私锁这些问题很严重。前不久,在襄阳火车站附近一小区,一名市民将“小黄车”骑回家后就上了私锁,公司采取了报警处理。而就在前几天,襄城民警在卧龙镇的一块菜地里找到了两辆被“抛弃”的“小黄车”。
% j a8 y: P9 \" A$ U
3 }# X( k4 T. R5 D( O% ^ 结论:各方努力才能实现“共享”
/ I+ \4 a7 k; G/ T8 h7 P' |$ h5 m- z% G
当自行车站上“互联网+”的风口,共享单车改变着城市传统的公共出行模式。我们的城市管理,能适应这种新理念和新服务吗?共享单车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也让社会生活更便利?“小黄车”运行半个多月了,市民以积极的姿态迅速接纳了这个新东西,它似乎解除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烦恼,却也引发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 B9 V7 V% H. A5 M( j
% L, f; B8 g2 T4 |) e 然而,随着尝鲜队伍不断扩大,共享单车也引来了一些抱怨。如GPS定位不准、高峰时找不到车等。 * ^$ K6 h+ m! L; ^- o! z
; X% ] H0 J) J/ X: ` 其实,在对传统公共自行车痛点进行改良的同时,共享单车本身也存在一些痛点。
8 _0 p. V, n7 Z
5 s% R2 f; Q9 `+ i+ i" `( o 痛点一:人性问题。因为没有固定的停车桩,共享单车不仅监管成本上涨,而且出现了用户私藏、车辆损毁、乱停占道等情况。 4 o, a- d( |3 T( d5 F2 Q
" w4 Y4 C( V3 M' S$ b( m
痛点二:供求失衡。由于高峰期用户激增,有些地方出现找不到车的情况。如果共享单车的找车功能不能明显区别于传统公共自行车,反而成为“鸡肋”。 ) n; s! I- e) l- V3 R
7 Z% g0 D4 C% ~2 @7 o+ i. }
痛点三:信息安全。扫码解锁功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假二维码,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财产损失。 $ _1 s1 |; F& o9 h) t
- e8 E% [+ I/ P3 I0 w; u
针对痛点,永安行襄阳分公司负责人宋经理表示,目前,永安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经营:提示市民规范停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科学临时停靠点的推荐推广工作;对于骑车进户的情况,会根据后台数据,联系最后一位骑行者予以解决;用户上私锁这种行为属于侵占公共财物,将采取报警处理;总公司将从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对产品不断优化;对于使用共享单车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其他意外等,将采取责任方负责的办法处理;关于“一车难求”的问题,公司将加大车辆投放力度,计划在襄阳市场投放3万辆。 / j1 `& M W* q; r
" k0 H7 b! j6 R1 n 但是,共享单车的驶入,对于城市管理部门,面对的则是社会管理与规范问题。 * H: C) e/ v2 U; M
* o6 `/ L9 W9 l. `! o7 W" F 共享单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造成压力,这种矛盾在人流密集区域更易激化。没有了固定停车桩的统一管理与规范,仅靠人们的道德自觉和用车人举报机制来约束用车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共享单车的监管风险。 ) o$ ?7 \4 [% [" G' Z! N
: m0 h: t( U- _1 O$ l- A6 @! C
3月15日,记者走访了市城市管理局。据该局路政科负责人介绍,共享单车的投放使用确实给城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一些市民不规范停车,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但作为城管工作者,会积极引导、规范市民停车。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共享单车的到来,是件便民的好事,一定要支持,他们会积极做好分内之事,迎接这个新事物。 3 [& B& v! K# ~7 s) R
. c! V# R; Y1 D 总之,对改变城市公共生活的“互联网+”新事物,应由各方共治、合力共推,政府和行业管理者应重新审视城市总体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协调,合理划设区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