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3714|回复: 5

[想到的] 襄阳话你可懂?襄阳话的10大最显著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9 1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才突然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襄阳话,发出来大家瞅瞅,各位可还记得意思?' Z$ @2 k, g4 _
地道襄阳话;在襄阳:
有种可怜叫遭业;
有种美女叫俩娃;
有种顺便叫就声儿;
有种三轮叫麻木儿;
有种废话叫嚼舌;
有种迷糊叫癔症,
有种突然叫冷不疼儿里,
有种强悍叫黑爆,
有种糊涂叫丫夹,
有种游戏叫打piapia,
有种牛b叫抛,
有种惊叹叫——乖超啊!
有种瞎说叫日百扯;
有种不骗你叫乖乖彪;
有种玩具叫满满儿;
有种旁边叫挨跟儿;
有种害人叫考兑人;
有种干什么叫爪子;
有种开玩笑叫diang;
有种大声说话叫斜或;
有种挑衅叫咋番儿;
有种距离叫不沾闲
不懂襄阳话,是看不懂滴 !
5 W7 a/ g+ W7 f: ~- H2 J/ {9 v: R" h
襄阳话的10大特点
  目前,在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物上,在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的网站上都可查找到大量襄阳方言。这表明有许多人像我一样热爱我们家乡的方言。但是,他们整理的方言有许多存在严重错误,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做了“录音”工作,写错了字就扭曲了方言的本义。比如:“一猝溜儿”写成“一粗溜儿”或“一蹴溜儿”、“鲜范”写成“鲜凡”、“寥天野地”写成“撂天野地”、“甜欢人”写成“甜唤人”或“填欢人”、“打唠岔”写成“打捞叉”、“烧汁面”写成“臊子面”或“潲子面”、“犒桌”写成“靠作”、“思倒”写成“斯捣”等等。希望大家爱护方言、尊重方言,不要传播错误方言。一旦发布在网上是很难挽回负面影响的。我在写《襄音无改:细说襄阳方言》一书,盼望大家提供方言词汇、方言俗语,共同探讨方言文化。谢谢!   
  搜集整理方言,不但对地域文化的建设有益,还可激发人们的爱乡情结。经典的方言完全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推广普及。东北方言“忽悠”经赵本山在春节晚会上一传播,成为全国流行语。现在成语词典的一些条目,在若干年以前也不过是地域方言,经过文学作品的引用而广为人知,遂成经典。近二年来,我搜集整理了几百条襄阳方言,总结出十大特点:   

+ _' Y! M. z$ i) U, o6 e6 ~; o

一、包含文化底蕴

  方言往往体现了一个区域内独特的人文风情,传承了方言区域的许多文化信息。襄阳方言是襄阳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之一,包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新大大。在襄阳,把新娘子称为新大大,意思是:女孩出嫁,,即长大****了,又多了一个新的大人。   
  比如:俩娃儿。俩,不但有两个的意思,还有不多、不大的含义。例:他们就那俩人,我就这俩钱儿。襄阳人将那些未结过婚的女孩子称为俩娃儿,即年龄不大的女孩子。   
  比如:买卖儿。书面语中,买卖表示生意或商店。把玩具称为买卖儿,大概玩具是在商店里买与卖的。   
  襄阳人将玩具称为买卖儿,令外地人觉得新奇而又不乏幽默。至于俩娃儿的称谓,外地人更加饶有兴致,往往要搅了生硬的舌头学几声。像以上这些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方言,就不是简单的同一语言在不同区域的变体所能解释的,它们是襄阳的宝贵财富,折射出襄阳丰富的文化信息。整理方言,除语言学的意义之外,还涉及文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   
  二、生活气息浓郁   
  方言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的经典词汇,是语言中的火花,不但能够在特定地域内流行,并且能够经过多年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去。   
  比如:猫儿盖屎。猫儿天**干净,屙了屎总要用沙土掩盖。襄阳人用猫儿盖屎来形容那些说谎、掩盖的行为。   
  比如:下猪娃儿。老母猪生小猪叫下猪娃儿。人喝醉了,并且一古脑地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出来,像下猪娃儿一样又脏又难受,也称为下猪娃儿。而对那些嗜酒如命、整日醉醺醺的家伙,人们又称之为酒麻木。   
  再如:骚狐佬儿。骚,表示举止轻佻、作风下流。狐,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是轻佻的代名词,例如狐狸精。骚狐二字常常紧紧相连。佬,指成年的男子,含轻视之意。骚狐佬儿,即风骚的老头。襄阳人常把骚狐佬儿当一顶开玩笑的帽子,扣在老公公头上,寓意老公公在儿媳妇面前风骚。至今,在一些结婚仪式上还常常上演捉弄骚狐佬儿的恶作剧。   
  从以上这几个例子,可以领略襄阳方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保留了部分古词语   
  在偏远的山区,还常常能从人们的口头捕捉到一些文言文。在襄阳的方言中也还保留有部分古词语。   
  比如:糟也。糟,即糟糕。也,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气助词。襄阳人常说:糟也、好糟也、太糟也了、糟也的很。   
  比如:乖嘈。乖,有违反情理之意,例:有乖人情。人们见了出于正常情理的东西,总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乖嘈!一个感叹词。   
  比如:臑(nao)。书面语中,臑指身体的某一部位。襄阳的先人就用臑来表示扛。   
  比如:底留。底,古语中有到达的意思。“伊于胡底?”留,不使不离去。介于拘留与款留之间,表示把一个人或一伙人带到或请到某个地方,就说底留。
  再如:捣尽玍(ga)。捣,捣乱。尽,尽自,老是。玍,一个生僻字,表示调皮。老是搞一些顽皮、不严肃的言行,被简称为捣尽玍。   
  四、多儿化音   
  一些词汇在书面语里可带儿化音,也可不带儿化音,但在口语里都必需带有儿化音,否则不光读音变了调,韵味也完全失去了,意思也有些牵强,甚至完全没了意义。   
  比如:一猝溜儿、三不支儿、点把点儿、打讴吼儿、背地儿里、满摊儿的。这些方言少了儿化音,就不再成为一个词汇,什么叫背地里、满摊的?   
  五、精炼传神   
  一些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方言简直就是襄阳地域内的成语,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精炼传神、画龙点睛的特点,是襄阳地域语言的精粹。   
  比如:甜欢人。甜,使人想到糖、蜜之类的味道,这里指甜言蜜语。欢,喜欢。甜欢人,就是讨人喜欢。在成语词典里能找出很多相近的词语:百依百顺、阿谀奉承、俯首贴耳、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唯唯诺诺、投其所好等等,这些全不抵甜欢人三个字来得精炼传神。   
  比如:褒谈。褒,褒贬,借指评论。谈,借指谈柄、把柄。褒谈,即形容出力不讨好,反被批评、指摘。   
  比如:悬晃。悬,脱离实际而无着落。晃,摇摆不定。悬晃,指不可靠、没指望。   
  再如:绞筋。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凡事总爱无原则地争论,人们称之为扯皮。襄阳人形容得更绝,称之为绞筋。有青筋毕露一说,筋指静脉,即血管。绞筋,看到这两个字走在一块儿,就让人心惊肉跳。这里就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二个字的“绞筋”绝对比四个字的“无理取闹”更精炼传神。   
  六、机智诙谐   
  襄阳方言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各类修饰手法层出不穷,使这些方言幽默、诙谐、机智、生动。   
  比如:淋。淋,往往表示水从上面往下喷。幽默的襄阳人形容一些人讲话的样子为淋,而对那些只爱讲大话、空话、假话的现象,称之为胡球淋。不仅有三分俏皮,还有七分讥讽。
  比如:不进油盐。襄阳人形容那些不听教诲的人为不进油盐。不进油盐的饭菜没有味道,不进油盐的人当然没有出息。一个巧妙的借喻手法。一句本来平平常常、通俗易懂的方言,襄阳人却赋予它深刻的含义,机智、生动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比如:猴抓球。猴子给人的印象就是上蹿下跳。在襄阳,调皮、不安分的人被称为猴样。猴子抓球就更胜一筹。襄阳人用猴抓球来形容人不够沉稳。   
  类似这种机智幽默、生动形象,为广大群众津津乐道的方言还有痞子缠、砍不成儿、烂屁眼儿、活疾作儿等等。   
  七、反复强调   
  在襄阳方言里有许多是通过重叠用词来强调语言效果的。   
  比如:寥天野地。寥,有空虚、静寂、稀少的意思,寓荒凉。寥天,比较荒凉的地方。野地,野外的荒地。寥天加上野地,指非常荒凉的野外。   
  比如:罗连。看到罗,自然会想到罗嗦、重复。看到连,就会想到连续不断,比如连阴雨。罗连,连续不断地重复。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词语,双重肯定,用罗嗦的办法将罗与连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形容罗里罗嗦的词语。   
  再如:弥流漫舷。弥,有满的意思。漫,向外流的意思。弥流漫舷,形容液体装得非常满,将要流出去了。在酒桌上,通常用来形容斟酒的人实心实意。这也是一个通过重复用词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效果的地方成语。   
  类似的还有干绷绷、温沱沱、劲牛牛、恶躁、糟讥、贬磨、捣讥、列外、鲜范、香赢儿、盘搅、连不连等等。   
  八、创造性强   
  语言的魅力在于创新。同样是方块字,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经过一翻组合,就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章。我们按照习惯的组合方式去搭配词语,而诗人往往用超凡脱俗的思维方式去创造词汇,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襄阳人就具备丰富的想像力,旺盛的创造力,常常出乎常规地把一些词组合在一块儿。   
  比如:捣空。捣,捣乱。空,空白,子虚乌有。捣空,即开玩笑。将两个字组合起来,确实需要一点才情与想像力,也许是先人的妙手偶得。  
  比如:抽哄。不知是哪位前辈将这两个本来风牛马不相及的字给巧妙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抽,有提拔的意思。哄,有逗、耍的含义。抽哄指有意用语言拔高他人。   
  除了大胆组合之外,还有通过词语属性的变异,来拓展词语含义。这类例子在襄阳方言里俯拾皆是。   
  比如:类。襄阳人常说:“这弄弄,那类类,就晌午了。”或者:“弄一亥儿,类一亥儿。”类,有类似的意思,这里拓用为动词了。用一个“弄”字,再用一个“类”字,当然比重复用两个“弄”字好。   
  比如:酣水。酣,本指饮酒尽兴,后来泛指畅快。襄阳人又多想了一层,看见或想到别人酣饮,自然会垂涎三尺,所以用酣字借指馋嘴。酣水,即口水、涎水,比喻馋嘴。这里的酣就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形容词了,它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还是动词。   
  比如:蹙(cu),书面语,表示紧迫。善于联想的襄阳人根据词义把这个形容词当成了动词用,表示捆扎(例:把裤腰带蹙紧点儿),表示缩(例:他的头蹙进衣领里面),表示躲藏(例:要账的一来,他就蹙在屋里不出来)。   
  九、雅俗共存   
  在襄阳方言里既有高雅,又有粗俗。像保留下来的大量古语,在今天细细嚼来,很有些文言文的味道,一些极其书面化的语言也频频出现在方言中,这些词汇显得非常高雅。把本来极其粗俗的事情给书面化,就更显得高雅并耐人寻味。   
  比如:下汉口。小孩儿尿床被称为下汉口,俏皮中还教会了小孩地理知识,汉江由襄阳向东南汇入长江,所以那个地方叫汉口。   
  比如:叫春。猫儿发情被称为叫春,既符合时令,又生动再现猫儿的凄叫,还婉转含蓄。   
  粗俗的方言也不胜枚举。一些粗俗的方言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日常用语,并不一定只有村夫野老使用,大家闺秀嘴里也会冷不腾儿地冒出几句。当这些方言普及开去,融入一种语言环境之中,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粗鄙之感。   
  比如:球。吃球了、算球了,几乎成为口头禅。   
  比如:尻了。意思是完蛋了、糟糕了。这些方言体现了襄阳人性情豪爽、粗犷的一面,所以流传很广。   
  十、与时俱进   
  在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方言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世界越来越小的今天,各地语言互有渗透,也会影响方言的发展变化。一些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多年的方言可能会慢慢流失,一些新的方言又层出不穷。像一些饮食、游戏、农具称谓之类的方言可能会被遗忘,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一些形容言行举止、心理感受类的方言则会长期流传,并且人们还会不断创造出更多词语来充实这一板块。   
  比如:走场。书面语上有走板(不合板眼)、走调(不合调子)、走样(失去原样)等词语。近些年来,襄阳人就创造出一个走场。意思是做出不符场合、常规、常情的言行。特别是官场上有诸多繁文缛节,所以走场的频率要高出许多。   
  比如:以色列。同一规格被襄阳人戏称为一色列,谐音以色列,拿一个国家的名称来幽默一盘儿。   
  比如:打的。出租车被称为的士,乘坐出租车被称为打的。打的不同于乘公共汽车,可以直达目的地,中途不用停留。打扑克,一口气将手中的牌出完,被称为打的,幽默中透露得意。开店做生意,一天之中没有成交一笔,也被戏称为打的,幽默中透露达观。这都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方言。
forum.jpg

* O: a9 P4 h; s6 k7 Q$ j* x+ [
襄阳论坛是襄阳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他!
发表于 2017-2-1 09: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音未改。支持。% F: r' j, s7 K6 g' o. _
襄阳论坛是襄阳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 15: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襄北客 发表于 2017-2-1 01:33
" t5 F$ ?0 a2 L  W襄音未改。支持。

6 I$ a" m2 x" S8 c6 O4 d, u* p0 J哈哈?谢谢支持!
襄阳论坛是襄阳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9: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些真不记跌老
1 s+ m+ z. T6 z5 ~2 k$ j2 K/ L
襄阳论坛是襄阳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01: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日子瓷砖美缝 发表于 2017-2-18 11:31* G) l8 t9 _! o% s$ G; l$ b4 ]
有一些真不记跌老
8 v0 W) Y; g# F4 ]8 n4 |9 V
哈哈哈!还是熟悉的味道
襄阳论坛是襄阳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襄阳论坛

GMT+8, 2024-4-28 23:42 , Processed in 0.13535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