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也是爹妈,将来,你要孝顺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把孩子带大。在婆家,这就是你最大的功劳。”1985年出嫁那天,父亲的嘱托,让21岁的郑永莲铭记在心。她向公公、婆婆承诺“照顾你们一辈子”。2 P: m* u4 p9 F! g1 s
' U# g* a1 Y' O( g* D0 x7 n8 L
婚后的生活并不平静,公公因病长辞,前夫意外离世,郑永莲带着患病的婆婆组建新家。之后的生活再遭重创,但郑永莲对婆婆不离不弃,践行自己的承诺。
6 s# x& V; x# W5 `" L3 G3 ~# o
& y* S( K# S( O v9 \. U$ j6 q 命运多舛,难舍婆媳情! k) s" v$ g5 L' f7 l
/ K! @/ P8 m' |5 ~; w& v( g
今年53岁的郑永莲,出生在保康县寺坪镇庹家坪村。1985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前夫黄佳群,嫁到了寺坪镇岗子村。
( @6 A5 k: o$ b5 Q% R% D& ~
2 N, j1 d; y+ I3 m 一对儿女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 p/ n9 j, Q) g" ~+ K
5 B/ H# N2 m+ z 那时,郑永莲在家伺候公婆,照顾孩子。黄佳群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虽过得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0 ^ l" e4 F3 {
! w5 C) e+ T0 C0 B
然而,好景不长。1994年,郑永莲的公公因患肺癌不幸离世。次年,丈夫黄佳群不慎坠河身亡。“爸爸去哪儿了,我们以后怎么办?”面对儿女稚嫩的追问,郑永莲无言以对,眼泪哭干了,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9 g" l- x# Q' R; v
& a# x }( I4 S/ Z }2 f+ N 生活在艰难中前行。
' Y: U: D8 v3 t4 X% A
. f& [4 t; Z1 o* u/ V4 p 郑永莲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亲友、邻居看她可怜,便劝她再找个依靠。" B3 i! }. [! s7 w1 X; t: F" i
# a. v* g9 o' n7 u3 p: J8 S 想到确实需要有人帮她撑起这个家,郑永莲思索再三,决定组建新家。但她提出了条件:自己不能嫁出去,男方必须上门和她一同伺候前夫的母亲。1 E. R1 {+ v8 D" @7 d
& A R! O' d! v* X8 q: q; S- s
1996年冬,郑永莲再婚。
# N, K I9 p$ [6 _" H6 C
; ^9 k* ~" g7 s0 S& N' M; \+ B 2012年9月,郑永莲的第二任丈夫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 D0 X3 K+ H3 Y' q) \# @, I; ?
# l' v/ d* s/ @! f2 f/ Q1 H; G0 J 不离不弃,承诺值千金
8 a9 P* S, U5 i N" H
( c3 e" a6 T. ^$ S7 e 接连的打击,几乎让郑永莲失去生活的信心,可一看到80岁的婆婆,郑永莲暗下决心:“婆婆虽不是我亲妈,但她是前夫的母亲,是孩子的奶奶,一定要承担尽孝的义务。”" \' O1 v- q6 V1 x; F% k
& ]. q& T$ g" ]6 u 郑永莲的婆婆名叫夏国玉,患有股骨头坏死病症,腿脚不便,行走要拄拐杖。2 ?/ x* |8 b1 ]2 G/ Z
1 S4 [$ C# K' U% K 2016年6月,夏国玉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下体瘫痪,卧床不起,生活全由郑永莲照料。) E' e0 [; [+ X2 B( @5 r
% r2 I$ ?3 p# _$ _, E7 o6 z. _" { 为了防止婆婆身上长褥疮,郑永莲每天都要给她擦洗身子,换尿布、端屎端尿更是常事。
7 V: }, {3 y( S* S! X8 D
7 k. F5 B ?5 W5 u8 Q 半夜,婆婆想喝水了、身上痒了、怕黑了,都会呼喊郑永莲,有时郑永莲一晚上要起床七八次。( U" E: n! n/ Y2 {8 \
8 X1 n. X4 P2 \* V8 f7 m
今年2月的一天夜里,夏国玉不慎摔下床,不断地喊身上疼,郑永莲两天两夜没合眼,不停地给她敷热毛巾、擦膏药,直到她疼痛减轻。而此时的郑永莲已经累得连说话都没力气。 c; S$ K. k& f( K7 C+ q3 l
) F3 Q# M3 R/ a+ ^- H* a0 p
饮食上,郑永莲从不亏待婆婆。面条、饺子是婆婆的最爱,只要她想吃,郑永莲就做。如果家里没有这些东西,郑永莲就赶到寺坪镇上给婆婆买回来。
% ~' `4 M2 B+ O" l5 C/ s; f
8 e2 ~- R& q% D1 A* v0 s* Q- ~/ T& W 俗话说“人老小”。夏国玉年逾八旬,常常会闹情绪,话中带“刺”,有时还会拍桌子,一旁的郑永莲总是默默忍受,从不与婆婆争嘴。
2 t7 o. u% @4 P. N! q( f; V
1 u# K) w$ Q) r3 f( b 婆婆话说难听了,郑永莲就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直到婆婆把气儿撒完。虽然郑永莲经常被骂,但她对婆婆的关爱从未减少。, H, _. n/ p5 j6 }- f
+ z8 a6 m" L4 U! `" @3 y& `0 K; m 为了照顾婆婆,郑永莲的生活圈被限定在家的周围,因为不放心婆婆一人在家,她每次离家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D8 j/ R0 v9 ^8 ^' G/ T$ g) }1 j
( W) }1 k$ O- Y$ M 传承孝道,家风育后人
, R3 p: y7 u+ w# Z+ V' W+ \6 v/ y1 V* \: e" B2 C" y8 h+ Z
郑永莲深深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她说,小时候父亲教育子女时,讲得最多的也是一个“孝”字。“父亲常告诉我,公公、婆婆也是父母,嫁过去了,就一定要像亲爹亲妈一样,好好孝顺他们。”郑永莲说,祖上的好家风,也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 z" x4 R$ i) b3 T- f" b+ T# i! i8 B; W5 F3 {/ e
郑永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7 [$ \: U" b9 X+ K" ^# _7 n
% c, m4 {0 ?; U* D# d 每个月,郑永莲在外务工的儿子都会往家里寄钱,补贴家用。他还安慰妈妈:“你就在家安心照顾奶奶,生活问题我来解决。”: O6 h3 ^* [2 h# S$ {- X; \
1 c& R: Y2 _, R8 O0 x 郑永莲替前夫尽孝的事迹感染着全村老老少少,大伙儿都在想办法帮助她,希望她家的情况能有所好转。“这样的好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邻居陈安平说。
# [2 n2 A% L2 {5 ~# J' J, Y% W# k8 Z. |
2015年,岗子村推选精准扶贫对象,村民们都争着推选郑永莲,让她家享受党的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盖新房,郑永莲一家分到75平方米的房子,去年底她就搬新家了。”岗子村党支部书记黄先银说,为了尽量照顾郑永莲家,每年村干部都上门慰问她家。今年,村里组建了蔬菜种植合作社,成功流转了她家的6亩土地,让她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年底可分红。
# h0 m1 O, X& r; q, c
% y% |# j# f% S+ b" ^' A5 |. A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外墙上,画有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二十四孝图》,每当郑永莲路过时,总会看上许久。4 z% j7 `, p6 C) b
1 a6 @, P" X4 u: [) U
郑永莲说,她要用行动继续“讲述”自己的孝道故事……
1 {1 m/ p) U9 P+ R! E0 Y% T w # ~9 s! F$ ~; F* K: I
) Q+ E, \0 Z3 K% I1 \ |